走向共和分章阅读 92

艾读 / 著
 加书签  朗读 滚屏

虽然这样说,提到翁同龢时,偶尔抬起,眼中冷光闪,转瞬即逝。

【收藏瓜益书屋,防止丢失阅读度】

李鸿章看在眼里,突然醒悟:“仲华阅沧桑,此番奉旨京,绝仅仅是为了述职吧?”

荣禄淡淡笑:“敢相瞒老中堂,蒙皇和太圣眷,荣禄接替老中堂虚去的位置,代理直隶总督兼北洋臣。”

李鸿章愣,随即站起:“好,好!太圣明烛照。仲华,有在这个位置终可放心了。”

荣禄却:“当官都会,但当好,特别是如老中堂那样当番作为却就难了。”

李鸿章悲怆笑,“仲华,这是夸呢还是骂有什么作为!割地赔款,丧权国,岂闻,‘杨三己无苏丑,李二先生是汉!’”

荣禄正:“李中堂乃英雄,怎么能在意小中伤之语!是荣禄恭维老中堂,若论审时度踏实地能办几件实事的,当今朝,无老中堂之右者!”

句话说得李鸿章已,把拉着荣禄的手问:“仲华真是这样看的?”

荣禄也执着李鸿章的手,诚恳地说:“独荣禄这样看,太老佛爷更是这样看,今让荣禄登门,也是家的意思。”

“知李鸿章者,太也!”李鸿章说句,眼中已是泪光闪闪。

荣禄扶在椅坐了,又端起杯茶奉:“老中堂且先用茶”

李鸿章揭开碗盖,啜茶,待绪平静,这才慢慢:“办了辈子的事,练兵也好,办洋务也罢,都是纸糊的老虎,何尝能实实在在放手办理是勉强饰。虚有其表,无有其实,揭破戳穿还可以敷衍时。好像间破屋子,靠裱糊匠东补西贴,居然也可以用纸片将它裱糊得明净光鲜。即使有小小风雨,打成几个窟窿,随时修补,还可以支吾对付阵子,如果遇到风,这纸糊的屋子自然真相破可收拾,这个裱糊匠又有什么方法,又能负什么责任呢?”

说到这里,悲从中,已是哽咽难语了。

第十四章 经(五)

荣禄也是阵唏嘘:“老中堂番话真是说到事的骨髓里边去了!但作为清的臣子,吾辈但问心无愧而已如今这个裱糊匠到了,怎样去,还望老中堂吝赐。”

李鸿章看半晌,问:“去年此时,千三百余名举子联名书皇,仲华可曾知?”

荣禄:“知。”

李鸿章:“举子们带头的康有为,书中提了四项主张”

荣禄:“这四项主张可是‘和’、‘迁都’、‘练兵’和‘法’?”

李鸿章由得又看眼,“料仲华远离庙堂,却对时事了如指掌,实在难得。”

荣禄笑:“康有为们闹得沸沸扬扬,风闻而已,哪里说得了如指掌。”

李鸿章:“仲华对这四项主张怎么看?”

荣禄:“以为这正是荣禄就此老中堂的。”

“仲华这样说,老夫也就谦虚了。”李鸿章侃侃而论,“《马关条约》已经签定生效,毁约绝无可能,因此‘和’条就去说了。康有为以为‘迁都’可定天之本,殊知恰恰相反,朝廷如若将都城由北京迁到西安或其地方,必引起天心恐慌,这其实也是言而喻的。至于‘法’则为当今,凡有识之士,无认为法之计非行可!但哪些可哪些?以何种方式去?都切切商议,稳妥实行。因为这牵涉到祖宗成法,国之本,更需皇乾纲独断,臣子的只能先作建议,千万急躁得。最就是练兵了,以为,仲华眼、必须、急需的也是这”

说到这里,李鸿章语气又得悲怆了,“甲午之役,北洋师葬之黄海,今几十年再想恢复这样支海军几无可能,国家只能依靠陆军了。然而老夫所练淮军已成腐败老迈之师,断难再作指望,湘军也早已是明。仲华有作为,就得先练兵,练兵就得重起炉灶,练支完全同于湘军淮军的新式陆军!”

荣禄心里惊奇,这简直与皇旨意般无二!更增加了对李鸿章敬意,当拱手称谢:“老中堂诲,使荣禄茅塞顿开!然而荣禄还想请中堂,到哪里去寻这样个既对朝廷忠心耿耿,又能肩负起练兵重任,德才兼备的呢?”

李鸿章沉思:“这个仲华必着急,可以慢慢”

五月的北京已属新夏,久寒新暖,风和煦,淡淡的柳拂拭着微起涟漪的湖,透着股慵慵的惬意。

陶然亭茶室,康有为、梁启超和文廷式围坐在张檀木小圆桌旁,神悠闲地品茶聊天。乍听,那话题也是悠闲的。

文廷式端茶环视四周,悠然:“康先生选了陶然亭这么个优雅的地方,请文某饮茶,真是心。”

梁启超:“们老师知是飘逸清,若选在酒楼饭馆请聚,岂俗了?”

康有为:“据所知,这陶然亭本是康熙三十四年,由当时的工部郎中江藻于古寺慈悲庵中建敞厅三间,取名为陶然亭。”

文廷式:“当是居易诗意,‘更待黄家酿熟,与君陶然’。”

康有为:“看中的倒是这园子趣。”

文廷式:“先生壮怀烈肝胆,料还有这般闲云怀。”

康有为叹气,“唉,倘若是国是非,康某早作林泉之游矣!”

声叹息,那话题得凝重了。

文廷式放茶盏,“公车书,先生振臂呼,唤醒中国数千年之梦,此番作为,悠游林泉者岂能比拟?”

康有为连连摆手,“文誉了,倘若是文等众多与吾辈声气相通,桴鼓相应,公车书哪里造得那么的声?”

文廷式:“先生说的倒也是,唉,如果当初有更多的在朝为官者参与,那就好了。”

康有为:“这正是今天请聚的目的。”

文廷式:“噢?”

康有为看了梁启超眼。

梁启超会意,站起,给文廷式斟茶,这才复坐,说:“们老师直以为,法维新,本得从京师开始,而在京师,则得从士夫、王公臣开始。”

见文廷式专注听着,继续说:“但想士夫,王公臣赞同,支持和参与到维新法中,就得未雨绸缪,用们的主张去宣传影响们,而宣传影响们最有效的手段,莫于办报”

文廷式:“办报?”

梁启超:“对,们已经筹集到笔钱,准备在京师办个时务报”

文廷式:“私资办报,这在朝还没有先例哩!”

大家正在读